面包新語經歷最大海外市場撤退,韓系咖啡悲劇再次上演?
2017-08-16 08:33:05 查看:
如今,新加坡精品面包蛋糕連鎖品牌——面包新語,正在經歷著它最大的海外市場撤退。這背后有兩點業(yè)界必要引以為戒:
1、連鎖餐飲在發(fā)展過程中把握好品質與速度的平衡,以速度換品質,只能是加速覆滅。
2、品牌升級是一個持續(xù)的、不能松懈的事情,包括食安管理、產品定位、模式創(chuàng)新、場景再造等都要緊跟消費趨勢,不能掉隊。
7月31日網上熱傳一段視頻,視頻中老鼠肆無忌憚地爬上一家面包店的食品臺。 經證實,這段視頻內容真實,發(fā)生在7月31日下午5點多的無錫“面包新語”茂業(yè)店。
隨著此次食安事件迅速傳播、持續(xù)發(fā)酵,該店閉店整頓。然而這只是面包新語關店潮的冰山一角。實際上面包新語正在中國多個城市消失。
據悉,8月份到目前為止,面包新語關閉了在福州的所有門店,退出這個經營了7年的市場。今年年初,南昌店也全部關閉,去年年中,鄭州店全面撤退。
在面包新語的官方網站上,福州、重慶、大連、青島、武漢、長春、合肥、沈陽、南昌的城市分店數量均已顯示為零。
新加坡精品面包蛋糕連鎖品牌——面包新語,這個曾經是新加坡首家以經營面包為主業(yè)的上市公司,正在經歷著它最大的海外市場撤退。
曾經在中國有400多家門店、上海北京繁華區(qū)域門店月營業(yè)額屢屢突破百萬人民幣的面包新語到底怎么了?
在北上等地,面包新語門店月銷售額屢次突破百萬元大關,大概是傳統(tǒng)面包店的10倍之多,許多人看中高利潤這一點開始選擇加盟,將店面逐漸拓展至二三線城市。高峰期面包新語在全國50多個城市擁有400多家門店。
歷史都是驚人的相似。想當年,憑借著韓劇的火熱和店內氛圍別具一格,zoo coffee等韓系咖啡館受到年輕消費者的追捧。
隨后,韓系咖啡們掀起了加盟潮,開始了激進地擴張,一年就開店500家。高速擴張中,出現(xiàn)了對加盟商把控不足,品質問題不斷。
面包新語在中國市場采取一線城市直營、二三四線城市加盟的經營模式。直營、加盟的比例達到1:3,相對直營模式。
與直營相比加盟店存在一定弊端,不利于統(tǒng)一管理,部分加盟店為了降低成本費用實現(xiàn)快速擴張而違規(guī),在制作過程中很容易出現(xiàn)原料不符合標準等產品質量問題。
近年面包新語食品質量負面消息頻發(fā):
2013年昆明店被當地食藥監(jiān)局扣押62袋過期原料;
2014年央視315曝光杭州店使用過期進口食品原料;
2017年3月長沙店被投訴售賣發(fā)霉三明治;
2017年 7月底無錫茂業(yè)店老鼠事件。
這些都讓面包新語形象大打折扣,加盟商紛紛退出,這被認為是面包新語從二三線城市大面積撤退的重要誘因。
餐飲品類研究專家、失控會創(chuàng)始人余奕宏就說過:“從餐飲連鎖的角度上來說,快不是核心,一味地求快很很容易因為快而遭遇發(fā)展危機,餐飲連鎖早期需要建立系統(tǒng),而這個系統(tǒng)的建立是快不得的。”
如果內核制度沒有完善好,管控不到位,店開得越快,埋下的定時炸彈就越多。高速度伴隨著高風險,不一定能帶來長期穩(wěn)定的高回報,稍有不慎就會毀于一旦。
面包新語與韓系咖啡犯的另一個相同的錯誤,還有高估了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能力,擴張的速度超過了當地的消費水平。
烘焙和咖啡有類似之處,行業(yè)規(guī)模具有一定的區(qū)域性,東部及一線城市經濟較為發(fā)達,消費者購買力較強,但二三線城市消費者還普遍沒達到消費升級水平,無法接受中高端的價格。
消費者的購買力不夠,自然也無法吸引到有實力的加盟商,導致品質管控方面出現(xiàn)問題。
另一方面,二三線的面包店生意也不好做,一位面包新語的加盟商談到:
“在國內各地每天都有好多的面包店開業(yè),同時也有好多的面包店因資金的壓力而關店,除了要警惕其他品牌面包店的快速發(fā)展,近期好多私人的面包作坊也流行起來了,這給我們造成了不小的沖擊,營業(yè)額上不去又要繳納各種費用,實在賺不到什么錢,只好關門了。”
可見現(xiàn)在面包業(yè)的競爭也在加劇,不少二三線加盟商為了考慮成本問題而做出關店的決定。
面包85度也曾遭遇這種問題,導致公司不斷退守,如今只在一、二線城市發(fā)展。
隨著市場上同水平的甚至更加精致和特色的對手越來越多,消費者的選擇也越來越多,這些曾經的中高端烘焙品牌正在失去吸引力。
根據面包新語的Q2財報,公司整體的營收同比下降了1.5%。在中國大陸地區(qū)營收同比下降達到了8.6%,遠高于整體下滑的幅度。回看近幾個季度,面包新語在中國的營收都處于困難期。
而這折射的是面包新語在最新消費潮流中的“掉隊”。
近年來,食品產業(yè)最為明顯的趨勢之一就是采用越來越健康的食材及技術,而隨著這股講究健康飲食風潮的到來,來自臺灣的面包品牌“原麥山丘”正在中國面包市場中脫穎而出。
不是高糖高油、小而軟的日韓式面包,也不是大而硬的歐式面包。原麥山丘抓住了更好吃又更健康的軟歐包這個新差異化點,得到了迅猛的增長。
而奈雪的茶則又是另一個新模式,開創(chuàng)了“茶飲+軟歐包”的新標配,引發(fā)新式茶飲風潮。除了產品創(chuàng)新之外,在消費場景上,奈雪的茶通過簡約、明亮、時尚的座椅休息區(qū),來滿足消費者的社交需求。
其實消費一直在升級,并不是只有現(xiàn)在才是消費升級的時代。
每一年,消費者的需求都在發(fā)生變化,而這些變化會相應帶來市場變化。并不是你在某個節(jié)點上迎合此刻消費升級就會成功,而是要不停感知顧客和自身需求的變化,持續(xù)不斷地創(chuàng)新,讓你的品牌一直領先于市場,始終滿足客戶需求,這樣才會在市場上屹立不倒。
不論是一線城市的競爭圍攻,二三線城市的市場預估失誤,還是加盟制度本身的弊端,這些都導致了面包新語當前的撤退大潮和之后的前途未卜,足以令業(yè)界引以為戒。
1、連鎖餐飲在發(fā)展過程中把握好品質與速度的平衡,以速度換品質,只能是加速覆滅。
先建立完善管控系統(tǒng),不要一開始就盲目擴店放加盟,這樣看似拓店速度慢,但擴張風險較低,品牌勢能比較扎實,有頑強的生命力。
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市場里,品牌并非是單純規(guī)模大,影響力就大。市場真正在乎的是品牌的含金量和穩(wěn)健性。別忘了一句老話:欲速則不達。
2、品牌升級是一個持續(xù)的、不能松懈的事情,包括食安管理、產品定位、模式創(chuàng)新、場景再造等都要緊跟消費趨勢,不能掉隊。
隨著消費者對健康衛(wèi)生的愈加重視,食品安全會成為公眾越來越敏感的一根神經,也成為餐飲從業(yè)者越來越不能觸碰的紅線。
在此之上,低熱少糖的“健康輕食”的趨勢,茶飲歐包搭配的流行,社交屬性對餐飲的滲透等等這些最新消費風向,都需要從業(yè)者敏銳把握。
否則,像面包新語——曾經代表著消費升級的牌子,竟然在又一波消費升級中被打趴下,那就要可惜可嘆長江后浪推前浪了。
1、連鎖餐飲在發(fā)展過程中把握好品質與速度的平衡,以速度換品質,只能是加速覆滅。
2、品牌升級是一個持續(xù)的、不能松懈的事情,包括食安管理、產品定位、模式創(chuàng)新、場景再造等都要緊跟消費趨勢,不能掉隊。
7月31日網上熱傳一段視頻,視頻中老鼠肆無忌憚地爬上一家面包店的食品臺。 經證實,這段視頻內容真實,發(fā)生在7月31日下午5點多的無錫“面包新語”茂業(yè)店。
隨著此次食安事件迅速傳播、持續(xù)發(fā)酵,該店閉店整頓。然而這只是面包新語關店潮的冰山一角。實際上面包新語正在中國多個城市消失。

據悉,8月份到目前為止,面包新語關閉了在福州的所有門店,退出這個經營了7年的市場。今年年初,南昌店也全部關閉,去年年中,鄭州店全面撤退。
在面包新語的官方網站上,福州、重慶、大連、青島、武漢、長春、合肥、沈陽、南昌的城市分店數量均已顯示為零。
新加坡精品面包蛋糕連鎖品牌——面包新語,這個曾經是新加坡首家以經營面包為主業(yè)的上市公司,正在經歷著它最大的海外市場撤退。
曾經在中國有400多家門店、上海北京繁華區(qū)域門店月營業(yè)額屢屢突破百萬人民幣的面包新語到底怎么了?
一、加盟弊端,食安難安
2003年這個來自新加坡的面包品牌挺進中國,憑借精品面包的定位,和當時還很新鮮的可視化后廚等營銷手段迅速得到市場歡迎,在一眾鄉(xiāng)土氣的面包房中脫穎而出,帶來一波消費升級。在北上等地,面包新語門店月銷售額屢次突破百萬元大關,大概是傳統(tǒng)面包店的10倍之多,許多人看中高利潤這一點開始選擇加盟,將店面逐漸拓展至二三線城市。高峰期面包新語在全國50多個城市擁有400多家門店。

隨后,韓系咖啡們掀起了加盟潮,開始了激進地擴張,一年就開店500家。高速擴張中,出現(xiàn)了對加盟商把控不足,品質問題不斷。
面包新語在中國市場采取一線城市直營、二三四線城市加盟的經營模式。直營、加盟的比例達到1:3,相對直營模式。
與直營相比加盟店存在一定弊端,不利于統(tǒng)一管理,部分加盟店為了降低成本費用實現(xiàn)快速擴張而違規(guī),在制作過程中很容易出現(xiàn)原料不符合標準等產品質量問題。
近年面包新語食品質量負面消息頻發(fā):
2013年昆明店被當地食藥監(jiān)局扣押62袋過期原料;
2014年央視315曝光杭州店使用過期進口食品原料;
2017年3月長沙店被投訴售賣發(fā)霉三明治;
2017年 7月底無錫茂業(yè)店老鼠事件。
這些都讓面包新語形象大打折扣,加盟商紛紛退出,這被認為是面包新語從二三線城市大面積撤退的重要誘因。
餐飲品類研究專家、失控會創(chuàng)始人余奕宏就說過:“從餐飲連鎖的角度上來說,快不是核心,一味地求快很很容易因為快而遭遇發(fā)展危機,餐飲連鎖早期需要建立系統(tǒng),而這個系統(tǒng)的建立是快不得的。”
如果內核制度沒有完善好,管控不到位,店開得越快,埋下的定時炸彈就越多。高速度伴隨著高風險,不一定能帶來長期穩(wěn)定的高回報,稍有不慎就會毀于一旦。
二、高估二三線城市消費能力

烘焙和咖啡有類似之處,行業(yè)規(guī)模具有一定的區(qū)域性,東部及一線城市經濟較為發(fā)達,消費者購買力較強,但二三線城市消費者還普遍沒達到消費升級水平,無法接受中高端的價格。
消費者的購買力不夠,自然也無法吸引到有實力的加盟商,導致品質管控方面出現(xiàn)問題。
另一方面,二三線的面包店生意也不好做,一位面包新語的加盟商談到:
“在國內各地每天都有好多的面包店開業(yè),同時也有好多的面包店因資金的壓力而關店,除了要警惕其他品牌面包店的快速發(fā)展,近期好多私人的面包作坊也流行起來了,這給我們造成了不小的沖擊,營業(yè)額上不去又要繳納各種費用,實在賺不到什么錢,只好關門了。”
可見現(xiàn)在面包業(yè)的競爭也在加劇,不少二三線加盟商為了考慮成本問題而做出關店的決定。
面包85度也曾遭遇這種問題,導致公司不斷退守,如今只在一、二線城市發(fā)展。
三、在一線城市遭遇競爭圍攻
拋開二三線城市,如今在一線城市,面包新語也面臨著競爭品牌的圍攻。隨著市場上同水平的甚至更加精致和特色的對手越來越多,消費者的選擇也越來越多,這些曾經的中高端烘焙品牌正在失去吸引力。
根據面包新語的Q2財報,公司整體的營收同比下降了1.5%。在中國大陸地區(qū)營收同比下降達到了8.6%,遠高于整體下滑的幅度。回看近幾個季度,面包新語在中國的營收都處于困難期。

近年來,食品產業(yè)最為明顯的趨勢之一就是采用越來越健康的食材及技術,而隨著這股講究健康飲食風潮的到來,來自臺灣的面包品牌“原麥山丘”正在中國面包市場中脫穎而出。
不是高糖高油、小而軟的日韓式面包,也不是大而硬的歐式面包。原麥山丘抓住了更好吃又更健康的軟歐包這個新差異化點,得到了迅猛的增長。
而奈雪的茶則又是另一個新模式,開創(chuàng)了“茶飲+軟歐包”的新標配,引發(fā)新式茶飲風潮。除了產品創(chuàng)新之外,在消費場景上,奈雪的茶通過簡約、明亮、時尚的座椅休息區(qū),來滿足消費者的社交需求。
其實消費一直在升級,并不是只有現(xiàn)在才是消費升級的時代。
每一年,消費者的需求都在發(fā)生變化,而這些變化會相應帶來市場變化。并不是你在某個節(jié)點上迎合此刻消費升級就會成功,而是要不停感知顧客和自身需求的變化,持續(xù)不斷地創(chuàng)新,讓你的品牌一直領先于市場,始終滿足客戶需求,這樣才會在市場上屹立不倒。
四、結語

1、連鎖餐飲在發(fā)展過程中把握好品質與速度的平衡,以速度換品質,只能是加速覆滅。
先建立完善管控系統(tǒng),不要一開始就盲目擴店放加盟,這樣看似拓店速度慢,但擴張風險較低,品牌勢能比較扎實,有頑強的生命力。
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市場里,品牌并非是單純規(guī)模大,影響力就大。市場真正在乎的是品牌的含金量和穩(wěn)健性。別忘了一句老話:欲速則不達。
2、品牌升級是一個持續(xù)的、不能松懈的事情,包括食安管理、產品定位、模式創(chuàng)新、場景再造等都要緊跟消費趨勢,不能掉隊。
隨著消費者對健康衛(wèi)生的愈加重視,食品安全會成為公眾越來越敏感的一根神經,也成為餐飲從業(yè)者越來越不能觸碰的紅線。
在此之上,低熱少糖的“健康輕食”的趨勢,茶飲歐包搭配的流行,社交屬性對餐飲的滲透等等這些最新消費風向,都需要從業(yè)者敏銳把握。
否則,像面包新語——曾經代表著消費升級的牌子,竟然在又一波消費升級中被打趴下,那就要可惜可嘆長江后浪推前浪了。